淮生 发表于 2011-5-25 21:54:42

怀远牛人高群与涂山灵泉石刻

本帖最后由 淮生 于 2011-5-25 22:29 编辑

   高群,怀远自由职业者,我的朋友,他对大禹文化的热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着实令人佩服。
      没有历史文化根底的他,长着一双睿智的眼睛,相继在涂山发现了启母石禹面相、灵霄殿石刻、防风石等,最近一个巧合的机会他又发现了涂山灵泉字下的石刻,多年来无数人登山竭禹、酣饮双泉,没见过任何记载,也许这就是高群和涂山的缘分吧。
      一个正常的日子,高群像往常一样在山里转悠,天上忽然下起了小雨,高群赶往禹王宫躲雨,当走到灵泉时发现雨淋的石壁上清晰的露出字来甚为惊喜,忙把这一喜讯向县文管所报告,经文管所副所长孟庆沄确认,拓片内容为:涂山之颠...禹庙之...圣泉..公命名遂书为灵泉云宝祐乙卯仲秋上浣日宿守秦....予....监官统领王实.....宋香火羽士韩源清。
    确立了具体的落款年代:宝祐乙卯——南宋,宋理宗宝祐3年(1255年),仲秋—阴历秋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八月,上浣日就是一个月的前10天。真实的说明了灵泉有名的准确日期!(宝祐乙卯仲秋上浣日---阴历1255年8月1--10号的某一天,距今有756年历史)
   据此可知“灵泉”得名的准确日期为公元1255年,距今有756年历史了。
高群在演示用水泼石

见水字出
展示拓片







高群在解说发现石刻的经过
旁边的圣泉

001 发表于 2011-5-25 21:59:33

哪天去看看

淮生 发表于 2011-5-25 21:59:35

有关涂山圣泉(灵泉)史载和传说:

      明代宋濂游涂山时曾于《游涂荆二山记》中载记云:“微径入灌莽,抵岩罅,储泉一泓,味甚甘,复以茅茨,曰圣水亭,取水以萗雨多验。”由此可知,圣泉之名的由来,系因“遇旱,祷雨泉边辄应”的缘故。故“圣泉”又别名“灵泉”。据《嘉庆怀远县志》载:“涂山西岩有圣泉,旧志云:一名灵泉。”今人则将一泉而二名的圣泉,视为圣、灵二泉了。
       泉上摩崖石刻“圣泉”二字,相传为宋苏东坡携爱妾与二子游涂山时亲笔所书。其旁,“灵泉”二字,传为宋濠州太守刘仲光朝觐禹庙,于泉畔祈雨时题刻。

随风而逝6912 发表于 2011-5-25 22:08:25

还有泉水吗?:L:L:L

欲望的街道 发表于 2011-5-25 22:10:32

速度保护起来

走失的灵魂 发表于 2011-5-25 22:11:45

这位朋友有别的名家拓本拿出来 看看吗?

淮生 发表于 2011-5-25 22:15:11

本帖最后由 淮生 于 2011-5-25 22:18 编辑

走失的灵魂 发表于 2011-5-25 22:11 http://www.ahbb.cc/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位朋友有别的名家拓本拿出来 看看吗?

他自己不会拓,才跟孟所长学的,现已有多家媒体记者、市作协会员采访过高群,中科院研究员、禹墟发掘领头人王吉怀教授,安徽考古研究所涂山开发设计组成员都同他探讨过涂山文化。

一日一天2 发表于 2011-5-25 22:15:33

保护起来

淮生 发表于 2011-5-25 22:16:55

随风而逝6912 发表于 2011-5-25 22: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有泉水吗?

泉水有,已盖成水泥池子了。

走失的灵魂 发表于 2011-5-25 22:20:27

额 最近搞了一块巴林鸡血石 就带一点点鸡血想找个手艺好的师傅 搞一下

001 发表于 2011-5-25 22:22:08

蚌埠最有文化内涵,最具有历史感,最富神秘色彩的山——就是涂山。

主题曲abc 发表于 2011-5-25 23:49:31

:victory::victory::victory:

淮河一阵风 发表于 2011-5-26 00:08:09

历史就是被这些默默无闻的有心人发掘出来的:victory:

黑虎山的一匹狼 发表于 2011-5-26 00:11:52

涂山的冷饭应该炒完了,欢迎去黑虎山探索。

飛翔 发表于 2011-5-26 08:40:16

怀生你也在这呢~~有时间带我一起看看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怀远牛人高群与涂山灵泉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