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论坛网友朋友的一点建议
各位亲爱的家乡网友,你们好,我是一位在广州高校工作的教师,生于蚌埠,长于蚌埠,虽然在外工作生活,但始终记挂了家乡和家乡的亲人朋友,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我们这里有一批和我一样在广州工作学习生活的蚌埠人,大家常常聚会,谈的最多的就是家乡,大家把各自从不同渠道获得的家乡信息汇集在一起,为家乡的每一点进步而骄傲,也为家乡出现的一些问题而伤感,无论悲与喜,都是对家乡的一份热爱之情。蚌埠论坛是我们经常上的一个网,从这里,我们能获取许多家乡的信息,这种信息不仅迅速,而且非常生活化,说实在话,我一天不上,就觉得不舒服,只要上了论坛,就好像自己与家乡的距离一下子变得很近很近。
出于对家乡的爱,我想在这里给我们的网友们提一点建议:一是我发现一些网友的一些言语有些过激,特别是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处理的方法不冷静,的确,蚌埠这些年由于内外各种原因,在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多问题,不要说身处家乡的人着急,我们这些在外的人业着急,甚至在安徽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召开的一些老乡会或是其它的一些活动中,我们也提。令人欣喜的是,经过调整和不断摸索,蚌埠人自己克服了外在各种不利因素,逐渐稳住了阵脚,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当然,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同时也需要政策、资金、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我相信,只要我们认准了路,努力发展,凭借着蚌埠在交通、工业基础、科技创新等方面独一无二的优势,蚌埠重新崛起的日子一定不会太远。因此,我希望我们的网友们能多关注这些,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分析它的性质,该包容的要包容,该批评的要批评,不能一味的发泄不满,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蚌埠的明天一定会美好。
第二,我希望我们的网友们要更关注蚌埠城市自身的文明建设,通过这个论坛,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阵地,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都市文化,使蚌埠能向现代都市的方向发展。我每次回去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我们的城市落伍了。我记得八十年代中后期,蚌埠的城市建设在省内发展是最快的,火车站附近的改造,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让很多外地人刮目相看,我的一位芜湖同学来我家玩,从火车站沿着淮河路一路走到天桥,他感叹地说:“蚌埠真象一座大城市。”这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当年,蚌埠的街道虽然不宽,但是梧桐遮蔽,高楼与一些老风格的建筑相错,街道干净整洁,那种景象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去年我去武汉出差,在汉口的几处街道行走,两旁的梧桐,和低矮的三层小楼,使我仿佛走在了八十年代的淮河路上,那份感慨让我唏嘘不已。而今天,我们的城市在退步,别的地方都在进行城市化,而我们的城市却有点乡镇化,街头垃圾遍地,道路景观很多被破坏,小商小贩推着小车随地摆摊设点,让我们一些人很引以为得意的百大饮食摊,大家不觉得就是集镇上的一处地摊吗?我以为,蚌埠要冲出经济发展的瓶颈,除了要在工业上要有一个飞跃,同时,我们的市民文明素质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创造一个美丽、和谐、整洁、文明的城市环境,大力推进都市文化建设,这需要我们网友们共同关注,共同呼吁,共同努力。
第三,适逢蚌埠建设一百年,建议网友们能自发组织一些创意性的活动,发掘一百年来蚌埠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各种事件和人物,探寻这个城市的灵魂所在,精神所在。从历史的角度看,蚌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移民城市,这一点过去很少有人去发现,去思考,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蚌埠骄傲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去探求的地方。蚌埠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贸城市,因此,在今天城市化进程中,我们更应该牢牢地抓住这个主题,我非常不赞成把花鼓灯与蚌埠连在一起,花鼓灯作为一个民间艺术,它发源于乡村,不是蚌埠文化所孕育的,这种文化我们需要保护和发掘,但不能把它视为一个都市的文化象征,发掘一种民间文化和建设一个地域文化是两个概念,前者重在保护,后者重在继承和发展。因此,我希望我们的网友能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对蚌埠当代都市文化的建设提出更要的意见与建议。 说真的你写的太长了.... :L说的有道理 楼主作为身在外地的学子,仍时刻心系家乡的发展和建设,这个原创帖子写的很好,非常中肯,也比较有见地。
建议加精,支持原创! 无语,纸上谈兵,光说不练,不过比我强,我又不说又不练。 说的有道理,顶一个 :):):):) 建议加精,支持原创 你凭你反对花鼓灯这一点,我不理你了。 嗯,有道理,特别支持第二条:) 说的很真诚呀·呵呵·不过网上就是一个言论的地方··都中规中矩的说话那网上就没啥意义了·就是有各种言论的存在··才能更好的交流下去哦·· 重振蚌埠雄风,再现蚌埠辉煌。 写的真好。 必须要顶! 不愧为高校老师。 我在顶 ! 很中肯。也很理性。。。
我顶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