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逗弄”国人智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屁嗑”成了春晚的时尚,也许“神马都是浮云”,凡事都有个终结。今年的春晚着实不敢恭维,尤其是语言类的小品,白捡的10万也好,小沈阳的傻冒也好,权当一弱智的彩排!也许是现如今人们的欣赏能力,鉴赏水平提高了,也许是人们现如今排忧解难的渠道增多了,看今年的春晚除了翻唱的《春天里》竟无新意,而这新也是因着跑调的新,因着褪去了伸着脖子猛喊的新,因着不伦不类的旭日阳刚被包装成一对绅士的新。 也难怪在春晚开播前便有地方台举起了罢播的“义旗”,也许程式化的束缚终将被打破,而创新终将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艺术源于生活,但终将高于生活。
小品源于生活,也必将超越生活 “逗弄”国人智商的小品是创作者始料不及的,然而,这也是表演者滑向艺术边缘的始作俑者。有道是,有什么样的思想,便有什么样的行为。个中原委,亦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样。 要装,就装个明白;要傻,就傻个透彻。不男不女,不伦不类,不尖不滑的表演姑且抛开愚弄大众不说,是否有点黔驴技穷的味道倒是值得外行人琢磨的,只是在这琢磨的当口充斥其间的娘娘腔着实令人作呕。由此,敲打着旭日阳刚竟然有股子立春时节的劲头。“打春阳气转”!既然女子的阴柔之美在舞台上绚烂,难道纯爷们只能以一种矫揉造作的“美”博得“满堂彩”。 不要扭曲了国人的审美情节,不要弱化了国人的语言功能,不要在“屁嗑”的轮回中“逗弄”着国人的智商。虽然,春晚是一种大众的娱乐,但是,娱乐却不能成为误导的噱头。
套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跟帖,春哥,纯爷们!然而,那爷们指向的初衷却是一奇女子!同样的跟帖似对联,小沈阳,纯娘们! 戏如人生。
男的,就是男的。刚毅,威猛,神武。
女子,就是女子。如花,似玉,楚楚动人。
反串,一时权当笑谈;一世,没人看的。
夜宴,终有散场的时候!一觉醒来,春天如期而至。 春晚没有啥意思,抱着平常心态看的,在屏幕停留的目光,不超过1个半小时,呵呵,
总之,期待的本山出来之后,全家就集体休息,根本没有品头论足的欲望了。 小沈阳就是一个“小剩样”令人作呕……… 国家电视台的水平那里去了????? 林志玲15分钟的演出,赵本山是否应该继续上春晚、春晚老面孔太多等话题持续被热议 平心而论,赵本山是一位优秀的小品演员,春晚依靠他无可厚非。但是,这几年赵本山显得越来越疲软,给人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如其所言,在央视春晚,他是一个尴尬的角色。究其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观众的品位越来越高,对赵本山自然会有更大的期待,而他的作品仍旧停留在僵化的层次,再也满足不了观众的需要 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中,赵本山最后自我调侃的一段“拉倒,别提他了,我最不爱看他,年年都出来,挺大个脸”被央视整个删掉了,而他和王小利这段对话,也被一些网友评价为小品里最给力的一段台词。本山大叔不植入广告了、改自我嘲讽了,因此不少网友对央视此举很不满,在论坛上评论道:“直播的时候几亿人都听到了,重播的时候反而删了,怎么CCTV竟干些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事呢?” 赵本山多次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观众早已陷入了审美疲劳。无论赵本山的作品如何变化,它也不会有多少新意,只不过是新瓶装旧药罢了。虽说赵本山是泥腿子出身,但因其离“地气”太久,他的作品早已失去了乡土文化的根基。从这个意义上说,赵本山渐成春晚的“鸡肋”,他不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期待,只能让观众食之无味,央视弃之可惜。 网友们都太有才啦,还是怀念丹丹的表演,那家伙。。。。。有劲!!!啥“给力”----这词听着都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