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安徽日报》关注蚌埠!
今天《安徽日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关注蚌埠发展2025年1月20日《安徽日报》10-11版全文如下: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
珠城大地上处处涌动着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鸣响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号角。
刚刚过去的一年,蚌埠聚焦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战略定位,围绕“改作风、优环境,抓招商、推创新,增投资、建项目,惠民生、创幸福”工作主线,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国式现代化幸福蚌埠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2024年11月21日,位于蚌埠的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粉末冶金车间,粉末冶金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这条生产线是为配套通用自动变速箱而投资建设,属国内首条大规格粉末冶金生产线。
蚌埠滕湖机场重要工程即将收官,助航灯光工程已基本完成,为下一步的验收及校飞工作奠定了基础
2024年12月30日,位于安徽蚌埠经开区的司马庄路大桥及接线工程现场,其主墩首根试桩开钻,预计2025年3月底完成南岸16号主墩钻孔桩
凯盛集团30微米柔性玻璃成功商用
关键词:向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岁末年尾,玻璃之城再传捷报。
2024年2月29日,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和蚌埠中光电自主研发生产的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产品在蚌埠成功下线,开创了高世代OLED玻璃基板“中国制造”的新纪元。
坚持科学技术打头阵,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院长彭寿带领下,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立足“四个面向”,扎根蚌埠,深入开展玻璃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加速形成材料领域新质生产力,成为蚌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向新的最有力证明。
安徽昊方机电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原来需要多人接力十多分钟完成的工序,现在自动化设备不到10秒就可以完成。
作为全球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行业最大制造企业,成立于1997年的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道路上加速奔跑。
“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地方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也非常给力。”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军说。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完成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312家,目标完成率居全省首位。
产业转型,数字赋能。淮上经开区获评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禹会区获评2023年度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督查激励县区,安徽AGM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服务中心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中心,特步(安徽)有限公司5G工厂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6个项目获评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经开区获评中国十大高质量传感器园区,入选省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名单,皖北唯一。商业航天产业园一期正式开园,成立总规模10亿元的商业航天专项基金,已形成火箭总装、火箭动力系统、关键材料和测控的火箭产业链条。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生物技术发展,依托万博公司、丰原集团等企业,已形成以生物天然气液化和生物材料聚乳酸及其加工产品等为代表的多条生物制造产业链……
坚定不移锚定“制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和“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第一战术,与日俱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前景无限。去年1月-11月,蚌埠市六大产业集群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06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8家、总数达563家,实现产值732.4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3.24%。
关键词:向新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金秋时节,创新热潮持续涌动。
去年9月,蚌埠医科大学大健康产业园正式开园,这也是安徽省首个校地合作建设的大健康产业园,校地将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打造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于一体的高端医疗产业园区。
不到三个月,安徽省首个医学类院士工作站范先群院士工作站落户蚌埠医科大学,并揭牌EYE-X研究院。
蚌埠市医疗资源丰富,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86家,拥有皖北唯一一所医学高等院校蚌埠医科大学,蚌医大一附院、二附院两所省属医院;全市共有公立医院22家,其中三级医院8家,三级甲等医院6家,全省第三;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6139张,每千人常住人口床位数8.01张,全省第二。
依托蚌埠医科大学的学科优势、丰富的校友资源,蚌埠发力大健康领域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蚌埠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六大新兴主导产业之一聚力推进,形成了以医药产业为主,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和维生素三大产业。
以“新”谋“进”,竞争新优势不断构筑。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稳步推进。高世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关键技术与装备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凯盛集团30微米柔性玻璃成功商用;九州云箭公司研发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重复使用火箭十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目前,蚌埠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0.8件,居全省第5位;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57家。与中国电科40/41所、中国兵器214所以及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科大学、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等驻蚌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加快形成“一个科研院所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个驻蚌高校共建一个产业园区、每个企业拥有一个核心技术支撑”的发展格局。
蚌埠市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牵引,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关键词:向外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数九寒天,位于蚌埠高新区的综合保税区施工现场,挖掘机、推土车和运输车等大型机器井然有序作业,建设者正为建设蚌埠综合保税区添砖加瓦。
时间拨回到半年前那个热火朝天的夏天。2024年7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蚌埠综合保税区,这是全省第6个、皖北首个综保区。
消息传来,全市上下为之振奋。怀抱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乘势而上的开放蚌埠,正以一往无前的姿态,打开“新窗口”,拥抱“大世界”。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一年来,蚌埠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以深化改革提升开放能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为经济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蚌埠着力深化科技创新、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新增AA+级国有企业3家、AA级4家新组建4支市级产业基金,总数达26支,规模达408亿元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动2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有效减少跑动次数92%、减少提交材料72%、压缩办理时限77%。
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甬蚌合作,甬蚌产业合作园区、宁波蚌埠微电子产业园、前湾—高新产业合作园等3个共建园区加快建设。
去年,共签约沪苏浙地区亿元以上项目162个,协议总投资510亿元;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36个,面向长三角销售农产品及加工品622.7亿元,增长13%。
回应企业诉求、激发创新创造,近段时间以来,蚌埠接连推出相应政策举措,传递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明信号。组建运行市营商环境局,为企服务平台收办企业各类诉求3193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99%以上,市场主体满意度连续5个季度居全省前4位。
关键词:向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千里淮河成为中华大地一道天然的南北分界线。在这条分界线上,蚌埠市被誉为“淮河上的明珠”。
秋日暖阳,一片格桑花海在淮河边绽放,百年大铁桥、蜿蜒的淮河、连绵的花海和络绎不绝的游客,共同描绘出一幅历史人文与自然风光交织的美丽画卷,描绘着今日淮河的幸福模样。
自2022年开始,蚌埠高标准实施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简称“靓淮河”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发展空间、修复河道生态,推动城市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
这是城市与淮河的“双向奔赴”,多年耕耘不辍,交出亮丽答卷。如今,水清岸绿的淮河岸边成为当地市民休闲游玩的“城市会客厅”,为淮河流域城市治理树立了一个新的样本。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拓展生态高颜值到经济高价值的转化路径,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融绿色理念于产业发展,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产业,扎根蚌埠,积极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风光储一体化、新能源—储能—碳交易一体化,光伏建筑一体化监测智慧平台已接入214家重点分布式光伏建筑电站,入选国家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目前全市绿色建筑开竣工比例均达100%,光伏建筑新增装机容量293兆瓦,新增应用面积345万平方米。
关键词:向未来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加快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
“家住在淮河北岸,一直关注延安路淮河大桥的消息,这下好了,以后去市区更方便了。”开工建设以来,延安路淮河大桥的施工现场,是淮上区居民吴先生常去的地方。
延安路淮河大桥是蚌埠人民期盼了十几年的重大民生工程。蚌埠市委、市政府回应群众关切,不断克难攻坚,全力推动各项前期工作,推动大桥于去年顺利开工建设。
近年来,以淮河为中心,蚌埠按照“东西拓展、拥河环湖、南岸提质、北岸扩容”的总体思路,实施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靓淮河”工程、建设跨淮河通道、打造淮河北岸城市组团及核心片区“三步曲”战略,奋力推动蚌埠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打造未来城市动力引擎。
司马庄路淮河大桥、蚌埠民用机场、合新高铁、淮宿蚌城际铁路、五蒙高速、怀洪新河灌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格局,持续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蚌埠坚持城乡“一盘棋”,强化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为此,蚌埠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深入推动城市更新,持续开展住宅小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快推进15个城市片区更新改造项目,提前超额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城乡危旧房改造,完成雨污分流、老旧小区改造等年度目标任务,新增、改造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体育公园36个,健身步道90公里,1800个村(小区)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在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七个强市”和现代化幸福蚌埠的新征程上,蚌埠将坚持干字当头、创先争优,向着春天出发,让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握指成拳、合力致远。
:P日月其迈,时盛岁新! 开会了,安徽日报报道各地市去年的发展不很正常么。 先把排名搞上去再讲 :victory::victory::victory: :hug::hug::hu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