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精教研 联动交流共成长
2023年11月29日上午,小学数学三校联动教学研讨活动在蚌埠新城实验学校小学部三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蚌埠新城实验学校承办,由蚌埠市凤阳路第一小学和蚌埠市淮上实验小学协办,新城实验学校韩瀚老师主持。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三所学校老师的三节课堂展示,第二部分是互动评课。第一节课是蚌埠新城实验学校唐丽娜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整节课从“自学材料,辨析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有多少条”、“从下面4个点中任选一个点为圆心画圆”、“小组商量,自选所需材料创造圆”三个版块展开对圆的教学。在辨析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有多少条这一环节,唐老师巧妙的用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的看出圆上有无数个点,圆的半径有无数条,自然而然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创造圆这一环节,唐老师给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让小组先商量再选取材料,在商量的过程中,如何画圆已经有思路了……
蚌埠市淮上实验小学的吴长虹老师执教第二节课——《圆的认识》。吴老师从课前让学生制定的若干名同学在操场上抢小旗的游戏规则入手,让学生在圆形纸片上找到小旗所在位置,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体会圆中心的位置就是小旗的位置。通过设计参赛选手的奔跑路径和辨析游戏公不公平让学生感悟到同圆或等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整节课用设计抢小旗游戏贯穿始终,数学知识的趣味化十足,是一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
第三节蚌埠市凤阳路第一小学的崔先进执教的《单式折现统计图》。崔老师用亚运会和学校的体质检测为素材来引入身高的数据,在分析身高数据时由点到线,通过和条形统计图的对比,进而明确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崔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感受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的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清数量的变化趋势。本节课将统计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知识的迁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空间。
互动评课首先是三位授课老师分别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并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思考。在听课教师对三节课的精彩点评中,新城实验学校教科室主任王志国指出:唐老师在研究圆的本质“一中同长”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通过画、折、量、比探究圆的本质特征;吴老师通过对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验证,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崔老师的课不仅注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还激起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本质特征。兄弟学校的评课老师们既肯定了三节课的精彩之处,也指明了改进的方向。最后是经开区教研员刘小燕老师做总结性发言。首先,刘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亮点给予了肯定,第一节注重数学本质的挖掘,紧扣“一中同长”设计每个部分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圆的本质,实现深度学习;第二节课注重任务驱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轻松感受圆的特征;第三节课将身高变化与亚运会素材巧妙结合,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同时,刘老师也给出了课堂教学改进的个人建议。接着,她对三个学校建立教研共同体,实现共研共学共进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刘老师希望三个团队的数学老师坚持学以致用,坚持交流共进,坚持深思精研。最后,刘老师对李娅娅副校长和陈华芳主任带队参加本次研讨活动表示感谢,对三位老师精心准备表示感谢。本次活动搭建了区域沟通、联动的平台,发挥了各校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的辐射作用,使青年教师们在互相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以“变”促“减”、以“研”曾“效”,让减负真正在日常教学中落地、生效。浅冬以见寒冷,会场却温暖如春。以每一次的研讨活动,都是积跬步至千里的过程,让我们在思考和实践中精教研,共成长,期待下次再见。
打着双减的名义还是给孩子和家长增加负担! 真双减,减的初中生书包二三十斤,早上七点到校,晚上七点放学,一天到晚扯犊子,形式主义。 相信双减,就是傻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