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论咖喱 发表于 2020-9-22 10:10:45

今日秋分 |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扁舟西去气凌云,坐看鱼龙跃浪纹。风起白苹初日晚,霜雕红叶欲秋分。
微风轻拂,月色旖旎,夏日的燥热消弭在丹桂清香中。今晚9时31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

秋分这一日,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阴阳相半,昼夜几乎平分。从今天起到冬至,白昼渐短;夜,越来越长......

今年秋分,也是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秋分也是我们一年中最为宝贵的丰收时节。2018年起,秋分被设立为我国致敬农民、礼赞丰收的“中国农民丰收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分前后,各地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一年辛劳所获颇丰,三季农忙即将休止。金灿灿的收成上,写满了耕作之辛、丰收之喜、劳动之荣光。

秋分三候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秋分天气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

蚌埠今天白天小雨,西风3级,空气质量良,最高气温26℃,最低气温18℃。预计明天多云转晴,15—26℃。

秋分习俗
1.秋分立蛋

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秋分立蛋的传统。此时正位于秋季的中间,不冷不热,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麻利,易于“竖蛋”成功。
2.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3.吃秋菜

不少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逢秋分那天,都去采摘。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全家分食。祈求家寨安宁、平安健康。
4.说秋

旧时农村还有“说秋”的习俗。说唱俱佳的民间艺人被称为“秋官”,挨家挨户唱诵祈求丰收的吉祥话,并送上以二开红纸或黄纸印制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图样的“秋牛图”,祈求秋耕吉祥。
秋分养生

秋分之后,凉燥主气,易发胃肠病或使旧有的胃肠病复发,因此秋分后养生很重要!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饮食、进补,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1.饮食滋润防秋燥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2.进补切不可乱补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应注意禁忌,特别是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比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3.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流鼻涕、支气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时可用冷水洗脸、洗脚、浴鼻,身体健壮的人还可洗冷水浴等。

4.宜早睡早起秋季昼夜温差大,易邪气入体,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秋季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看看再讲 发表于 2020-9-22 11:41:15


http://7nimage.ahbb.cc/pic/20200922/1600746070314563_681.jpg
http://7nimage.ahbb.cc/pic/20200922/1600746070372890_331.jpg

三星照林 发表于 2020-9-22 17:01:14

《秋风》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我愿化作石桥1 发表于 2020-9-28 09:55:10

:hu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秋分 |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