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 |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本帖最后由 蚌论咖喱 于 2020-8-7 09:29 编辑“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盛夏的余热还未散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已款款而来......今日9点06分,我们迎来了“立秋”节气,掀开了秋天诗意的序幕。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今年的立秋时节,处在中伏和末伏时段,热气腾腾的“秋老虎”提醒着人们暑气的余威仍在,但不论白天的阳光多么热烈,夜晚的风已经带上丝丝凉意。从此以后,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款款而来。
立秋寓意着丰收季的开始。在湖南、江西、安徽等部分地区的村庄,村民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收成的农作物,久而久之演变成名为“晒秋”的传统农俗现象。
初秋的景致别有一番滋味。虽然树林还满是夏意,但已开始夹杂着淡淡的红黄色,也许是一个边角、也许是半片叶子,因为昼夜温差变大,清晨时分会有雾气朦胧,水汽凝结在植物枝叶上,颗颗露珠晶莹剔透。随着天气转凉,蝉也开始传达着夏天即将过去的消息。
立秋三候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天气
蚌埠今天白天雷阵雨转中雨,南风微风,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26℃。预计明天白天雷阵雨转中雨,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25℃。
立秋习俗
立秋节
、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始于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晒秋
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安徽、湖南、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更是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
贴秋膘
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自清代以来,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
立秋之后要“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这一天,买个西瓜带回家,全家一起围聚而食,谈天说地,消暑解渴。
立秋养生
立秋是秋天的开端,天气逐渐由夏入秋。但虽然立秋将至,此后气温还可能回升,甚至“秋老虎”也会虎视眈眈。立秋养生一方面要注意在饮食上及时调理膳食,宜祛暑滋阴,同时合理应对早晚温差,还要预防高温伤害,并加强保养立秋时节特别需要注意的肝肺。
立秋饮食宜祛暑滋阴立秋时节,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考虑到天气还可能会依旧炎热,大家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早晚温差渐大预防感冒立秋过后,再加上时而来袭的台风影响,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的昼夜温差逐渐变大。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会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等。提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一些人习惯于在家赤膊睡觉,再加上空调温度设定太低,夜晚睡眠时寒气侵体,体质下降,诱发感冒、肩颈疼痛等疾病。专家表示,立秋过后,天气将逐渐转凉,提醒大家在居家环境中不宜空调长时间打开,尤其是夜间,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立秋时节宜养肺护肝中医专家认为,立秋过后,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容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而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还处于衰弱阶段,因此,要加强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专家指出,要适当多润肺,多补充水分,少食辛辣、烧烤、油腻、伤胃的食物,相反,可多吃点果仁类的食物。起居还宜早起早卧,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做深呼吸,以及时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注意不做剧烈运动,不过度劳作,可适度慢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另外,在肺盛之时易影响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肝气受制的秋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表现在生理方面则为容易引起气血失调等疾病的发生,比如:内分泌紊乱等问题,像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问题等。当出现此类现象时,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当心“秋老虎”依旧伤人立秋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也会逐渐减少。但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下旬接踵而来,“秋老虎”甚至还可能虎视眈眈,而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特别是立秋过后,还可能再处于炎热之中,而这种炎热气候有时候也可能要延续到九月,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因此,立秋后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为预防中暑,大家最好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 “热伤风”。外出时,记得随身备好藿香正气、人丹等防暑用品,同时做好防晒工作。 春种一棵树,秋收万颗子。
金秋收获的季节。 春种一棵粟,秋收万颗子。
http://7nimage.ahbb.cc/pic/20200807/1596766714690362_952.jpg :lol:lol:lol 半边夏末半边清一样清风两风景 天凉好个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