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论咖喱 发表于 2019-6-21 11:10:31

今日夏至 |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今日23时54分,迎来夏至节气。伴随着接天莲叶的碧绿,和映日荷花的鲜红,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登场了。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这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标志着盛夏季节的开始。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

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们,正午时分在太阳下立根竿子可以看到短暂出现的“立竿无影”现象。

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夏至成为昼夜变化的界限。民间因此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南宋人陆泳在《吴下田家志》中记载的“夏至九九歌”传习至今。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天气
夏至除了温度升高,这个时节降水也更加频密。雷阵雨是最常见的天候,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有“夏雨隔田坎”的说法。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代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夏至时节天气的变化无常,却也是一幅“晴日雨”的浪漫景象。

对于辛劳耕种的农民伯伯来说,炎热虽是煎熬,也是馈赠。因为谚语有云“夏至不热,五谷不结”。此时,各种杂草和庄稼一样快速生长农民伯伯开始了“三夏”大忙田间管理、施肥除草盼望着金秋有个好收成。

蚌埠天气

今天白天多云,东风3-4级,最高气温29℃,最低气温20℃。预计明天白天多云,东北风微风。19℃-30℃。
夏至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古代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夏至食俗
吃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很多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民间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馄饨

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夏至这天,某些地区人们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狗肉和荔枝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人的“专利”。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
“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中说道“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夏至养生

夏为大,至为极。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但盛极必衰,阴气也从这一天开始滋长。阴阳交错,人易生病,消夏避伏的时候切忌过度贪凉!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在这里,还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种食材——生姜。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另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夏季万物生长,阳极阴生,心旺肾衰,因此,适量进补对男子性功能的保护和提升还是很有好处的。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anhbblb 发表于 2019-6-21 11:35:38

:hug:标志着盛夏季节的开始

请保持微笑 发表于 2019-6-21 17:39:34

二候蝉始鸣,连蝉都见不到了还能听到鸣?

咸猪手 发表于 2019-6-21 23:48:08

日短至。。。。

shz123 发表于 2019-6-22 07:26:36

夏至种黄豆一天一夜扛榔头。

myradio 发表于 2019-6-22 08:11:37

夏至当天和今天还不算太热:victory:

念念不忘1 发表于 2019-6-22 08:44:24

年龄不饶人,节令不饶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夏至 |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