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 |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45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在天文学上,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我国古人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意思是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蛄在田间鸣叫,接着可以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天气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立夏节气后,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此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多发期和人们易于犯感冒的时期。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蚌埠天气
今天白天多云转阴,东北风3-4级,最低气温10℃,最高气温19℃。预计明天白天阴转多云,12℃-19℃。
立夏习俗
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尝新活动
在立夏这天有尝新等节日活动。一些地区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某些地区,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斗蛋
立夏这天,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立夏秤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相传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吴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立夏饮食
立夏饭
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们向邻家讨米一碗,称“兜夏夏米”。挖上点笋,摘点蚕豆,用点蒜苗。立夏日将兜得的米与食材放在露天煮饭,饭上放青梅、樱桃等,分送日前给米的人家一小碗。民间认为儿童吃后,可防中暑。
立夏饭里加有雷笋、豌豆、蚕豆、苋菜等佐料,含有“五谷丰登”的意思,立夏吃五色饭,还有一年到头身体健康的寓意。
立夏粥
立夏粥属于立夏节食品,每个节气将临,人们总爱通过一些祭祀形式个应节食品,直观、形象地互相提醒不忘农事,不误农时,从美食中共享生活的乐趣。比如立夏,正是插秧时节,农作辛苦,各家各户就熬制立夏粥,以表达对丰收的美好祝愿。
立夏蛋
每逢立夏,长江以南的人们都要吃煮鸡蛋或咸鸭蛋,认为立夏吃鸡蛋能强健身体。 立夏蛋 ,是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立夏前一天,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绍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脚骨笋
立夏时节,一些地方的习俗是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这种细长的野竹笋,是希望和健康的象征。
虾面
立夏日,常在农历四月上旬,公历五月中旬。这一天,南方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面”(夏与虾同音)。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色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
“七家粥”与“七家茶”
“七家粥”与“七家茶”算是立夏尝新的另一种形式,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这些粥或茶并不见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但这些仪式,却可以说是过去农村社会中重要的联谊活动。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立夏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清心。中医认为,心通于夏气,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也最强。由于夏季炎热,人的身体也会出现头晕乏力、坐立不安、心情烦躁等问题,因此,立夏后要注重清心除烦。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食疗方——浮小麦百合粥。浮小麦10克、百合10克,煮粥食用。浮小麦养心、安神、益气,百合可清心解烦躁,两者搭配效果很好。需要注意,浮小麦性偏凉,虚寒体质及经期女性尽量少用。
养神。立夏后,天气闷热干燥,中医认为,“热可生火”, 容易导致心神不安、失眠多梦。从中医理论看,每天的11点~13点为心经活跃时段,建议上班族或老年人应在此时间注意养神,可通过午休为身体储备能量。午休时,即使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长期坚持午休可生发心气、温煦脏腑、养神护体。
护脾胃。夏季雨水增多,很多地区暑热潮湿,加上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吃冷饮,令“喜燥恶湿”的脾胃很容易受伤,出现腹胀、食欲减退、容易困倦等症状。因此,立夏后建议人们切勿贪一时之快而吃过多寒凉食物,可以新鲜果蔬代替,比如西瓜、桃子、草莓、黄瓜、绿豆等都是很好的清热利湿食物。还可在饮食中加入山药、薏苡仁、莲藕、山楂,煮粥煲汤皆宜。 :lol:lol:lol 《立夏》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hug::hug::hug: 美女们好日子到了! 一年的第二个季节了 :hug::hug::hu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