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 大变化】飞架千里淮河—“拉丝桥”
1989年10月,解放路淮河公路桥在广大市民的翘首企盼中顺利通车,这座当时号称“亚洲第一斜拉桥”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淮河两岸人民的生活,给蚌埠市的交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结束了两岸人民靠轮渡来往的历史,同时也成为珠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就是充满蚌埠情怀的“拉丝桥”。
蚌埠淮河公路桥设计为预应力钢筋混泥土结构的门式双塔扇形双索面斜拉桥,全桥长1660米,由主桥、引桥和引道三部分组成,其中主桥长452米,引桥长300米,两端还各设了20米立交桥一座。大桥设置双向四车道,车道宽1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桥下按三级航道通航标准设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桥索塔为垂直门式结构,塔身为六边形锥体,加上顶部的避雷针装置,总高约86米。大桥斜拉索采用日本进口的NEW、PWS全封闭钢索,全桥共设斜拉索56对,全桥共用钢丝索364.5吨。斜拉索安装施工时,首先将斜拉索锚固端设在箱梁上,张拉端设在索塔上,穿索时先用卷扬机将钢索吊起,用引出杆传入锚箱,再用60吨千斤顶拉出锚箱,最后用120吨千斤顶正式张拉。 1982年6月,带着全市人民多年的期盼,市人民政府提出“关于新建蚌埠淮河公路桥方案的报告”,经省计划委员会转报国家计划委员会获得批准。 1983年7月中旬,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开始了建桥设计,次年2月基本完成初步设计。1984年8月,大桥工程指挥部进行施工单位议标,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中标。9月1日签订承包协议,并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当年12月31日破土动工,大桥计划建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2个主墩采用沉井基础,2个拉力墩及过渡墩为钻孔灌注桩基础。
1989年10月,解放路淮河公路桥在广大市民的翘首企盼中顺利通车。这座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斜拉桥”,从建设到通车,吸引了无数群众的围观。解放路淮河公路桥夜景
建成后的多年间,解放路淮河公路桥由于其斜拉索的建筑特色,成为了市民口中的“拉丝桥”。2011年6月3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对大桥实行免费通行,同时拆除收费站相关设施。2013年2月,通车23年多的解放路淮河公路桥迎来首次封闭大修,总投资5350万元,改造内容包括桥面和人行道及护栏改造、桥塔装饰及亮化美化、北岸引道拓宽改造等。6月30日,大修完成,恢复通行。此次改造工程还对桥梁的病害进行了沥青浇筑修复,以提升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拉丝桥”地位或许已不复往昔。但它依旧矗立在那里,日复一日地“疏通”南北公路交通,年复一年地“助力”地区经济发展,像一道绚丽的彩虹飞架于千里长淮之上。 才从那边看风景回来,桥比我年龄还大些,桥东航运价值还不错 现在堵的厉害 现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发展这么多年淮河桥太少了,要是江苏,最少两个隧道再比现在多一个大桥 :Q:Q:Q:Q http://ahbb.app1.magcloud.net/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ahbb.app1.magcloud.net/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ahbb.app1.magcloud.net/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victory::victory::victory: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现在看着不起眼了,这座桥可是当年蚌埠最靓丽的名片哟! :victory: “拉丝桥”,大蚌埠人民都懂的,(原蚌埠淮河公路桥,现解放路公路桥的外号)。
亲切而又好接地气的名字。
叫起来,形象又顺口!蚌埠人民真是太有才了!http://ahbb.app1.magcloud.net/public/emotion/face_019.png
继续努力在建几座。 害得我到哪里看到这种桥都喊拉丝桥http://ahbb.app1.magcloud.net/public/emotion/face_024.png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