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
发表于 2015-11-28 16:53:14
在家
发表于 2015-11-28 16:53:56
乖乖狗腿子
俺来也
发表于 2015-11-28 16:54:52
楼主太监,朕很满意
咸猪手
发表于 2015-11-28 16:57:27
可以明确的告知中粮在职员工。
如果2006年底 中粮不是见有利可图 抢了丰原集团 丰原生化这块烫手的山芋。
工人阶级日子肯定比现在好过。当时丰原集团属蚌埠国家资源监督管理委员会。
蚌埠招商引资项目那么多工厂 肥水不流外人田 国企员工下岗 不如转过去别的企业干活 地方政府给予优惠政策 怎么也熬到60岁 从社会保障局拿退休工资。(当年丰原集团1997年就接手许多破产改制国企单位员工 河北许多化工厂 还有人民商场的)
咸猪手
发表于 2015-11-28 16:58:31
解决本地企业工人再就业 有许多优惠政策。肥水不流外人田。
现在麻烦 不属于蚌埠市管理。
战狼
发表于 2015-11-28 16:59:59
咸猪手
发表于 2015-11-28 17:00:06
本帖最后由 咸猪手 于 2015-11-28 18:50 编辑
http://player.yinyuetai.com/video/player/716316/v_0.swf
战狼
发表于 2015-11-28 17:01:07
咸猪手
发表于 2015-11-28 17:08:46
战狼 发表于 2015-11-28 17:01
你发的贴到底讲的几个意思呀。不明白,不如直白说出来。
丰原生化是国家燃料乙醇四家定点生产企业之一,产能居四家之首。近年逐步建成了44万吨/年的燃料酒精项目,以及配套的、8炉6机热电联产项目和8万吨/年谷氨酸钠等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是借助银行融资等方式建设完成的,虽然丰原方面对于燃料乙醇产能扩张野心勃勃,但由于企业负债率较高,后续发展面临资金瓶颈。
而由于丰原生化在资本市场被质疑造假,致使公司一度面临“信任危机”,证券市场融资受阻,公司降低负债率的途径也被迫转向。而宏观调控背景下,银行贷款困难,在燃料乙醇领域素有大志的丰原,急需找到一条出路。因此,蚌埠市政府要求丰原集团尽快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决定,最终改变了中国燃料乙醇的行业格局。
从2006年初,中国高新就开始向丰原集团伸出橄榄枝,欲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收购丰原。“中国高新手里有钱,苦于找不到好的项目,而丰原的燃料乙醇是国家定点生产企业,产品供不应求,急于扩大产能但又缺钱,正好是一拍即合。”
2006年7月底,《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曾赴丰原集团采访,当时中国高新的尽职调查团队早已入驻丰原集团。
两个月后的9月12日,丰原生化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蚌埠市国资委9月9日已和中国高新签署了框架性合作协议。前者以现金方式向丰原集团实施增资扩股,增资扩股后,蚌埠市国资委占丰原集团总股本的40%,中国高新占60%。
一切似乎在顺利进行,丰原集团眼看就要被中国高新拿下。不料中粮集团半路杀出,虎口夺食。
战狼
发表于 2015-11-28 17:11:44
平淡之心
发表于 2015-11-28 18:20:43
历史在变迁,老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还是有道理的,什么事,都是市场决定的,不是丰原想咋样都行的,所以才有了今天。。。。。。。下岗一说
你就哈吧
发表于 2015-11-28 18:33:29
楼主不了解情况就来乱喷!
哥是从中粮出来的,现在自己做物流配载,与中粮有业务往来,
有一些原来一个部门的同事还在那里工作,也和一些基层和中层经常聊天,我对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管理方面的混乱和领导层的贪婪就不说了,工人现在只是想拿到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合理补偿,
而中粮领导层只想胁迫职工自己主动提出申请解除合同,这样他好克扣工龄,少给补偿,
同时避免因大规模遣散工人引起上面的调查,毕竟是还挂着央企的“艳帜”。:victory:
史上蚌埠人
发表于 2015-11-28 20:11:21
:time:
智能手机是毒药
发表于 2015-11-28 20:23:07
树挪死 人挪活
战狼
发表于 2015-11-28 20: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