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蚌埠市 发表于 2012-9-20 12:13:19

蚌埠 老工业城市“蝶变”

“十二五”期间,加工制造业产值超2000亿元,培育5家百亿元企业,争取5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全部居皖北第一。一批50亿项目、百亿企业、千亿园区、千亿产业的版图将逐渐绘就。
    “没有皖北的振兴、崛起,就没有安徽的全面崛起,没有皖北的小康,安徽也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很多场合不止一次这样强调。安徽省“十二五”规划中,蚌埠被定位为皖北中心城市。蚌埠,在皖北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
    历史上,空压机厂、柴油机厂、机床厂、水利机械厂、拖拉机附件厂为代表的“五大机”,曾令蚌埠工业一度辉煌。如今,大富机电、厦门永红、德豪润达……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特步、华芳、雨润……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花”。皖北加工制造业产业版图上,蚌埠的分量正越来越重。
    作为城市经济主体和现代文明基础,工业的核心地位无可替代。随着技术发展,传统加工制造业的定义正从“狭义”变“广义”,逐渐转为利用高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生产的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
    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蚌埠被赋予“皖北加工制造业中心”的新使命,正经历着更为心动的蜕变。
老工业基地“复苏”
    提及加工制造业,蚌埠毫无疑问有着产业雄厚的历史积淀。数年发展,蚌埠已经形成产业门类齐全、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较高的态势
    目前,我市共有4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72亿元。其中,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这里是传统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我市精细化工晋升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这里是新兴产业的沃土,是全省唯一浮法玻璃及深加工、世界导电膜玻璃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信息显示材料生产基地。这里更是自主创新的摇篮,汇聚了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7家。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去年完成的《如何扩大蚌埠中心城市效应研究》报告中,曾采用17个评价指标对省内17个城市的城市中心性进行综合评价。从制造业看,皖北地区中蚌埠中心性指标位于第一。负责课题研究的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会恒,倾向用数据来论证: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0.92亿元,皖北首位,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78亿元,同比增长36.2%。数年发展,蚌埠产业门类齐全、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较高。

我爱蚌埠市 发表于 2012-9-20 12:13:42

“中心”功能渐强
    城南新区的新威产业园内,“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蚌埠速度”被如此演绎。晟光科技公司,年产90万张多点电容式触摸屏项目,总投资约5.1亿元人民币,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容式触摸屏生产企业之一。晟光科技公司负责人梁存龙坦言,落户蚌埠,一方面佩服蚌埠的长远眼光和热情;另一方面相中的是蚌埠与之匹配的上游优势产业。
    如今,晟光科技与引进的牧东光电、广东德豪润达等项目,初步形成了新型显示、LED两条电子信息基础产业链条。项目提升了“合芜蚌”电子信息产业带,填补了产业链的空白。“更将会带动一大批电子生产、供应及原材料、ICO处理、生产装配、产品包装、物流配送等关联企业来蚌埠投资。”梁存龙对项目的吸附能力毫不怀疑。2011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不负众望,实现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6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纺油脂、新兴际华、华孚色纺、华兴包装、祥兴箱包、成达食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集群的这一举动,也正如火如荼。
    我市规划建设了光伏、玻璃新材料等6个特色产业园区,创建了玻璃新材料、精细化工、滤清器等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光伏、环保装备等4个省级产业基地……一系列在建或已经建成的园区和基地各具特色。“通过大项目、大企业集聚来改造提升加工制造业。”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常林说,从被动的“聚集”到主动的“聚集”,良性循环效应显露无疑。而与集聚功能相对应的扩散功能,也是如此。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企业达到72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95.3亿元,位于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52.5%。电子信息、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等3个产业产值更是超百亿元。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科技与产业结合、产业与金融互动、改革与发展同步……建设皖北加工制造业中心,蚌埠正在加速。

我爱蚌埠市 发表于 2012-9-20 12:14:05

未来正在崛起
    “蚌埠工业发展有赖于创新,有赖于诸多平台建设。”市发改委工业科科长于磊介绍。
    除了中电科第40所、41所、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5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安徽省水利科学院、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省级研发机构和12所高等院校,三年来,我市还创建了玻璃工业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部件精密加工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7家,集成电路检测中心等3个国家级检测平台,建设了国家特种玻璃及晶硅制品检测中心等3个国家级服务平台,建成了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蚌埠市技术转移中心,引进中科院、合工大、上理工等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在蚌设立了分支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国际服务外包研发基地建成运营。蚌埠大学科技园一期建成,新增孵化器面积1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已达百余家。
    2011年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已达到85家,是2008年的3倍,专利授权量达到2219件,是2008年的11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平台达到84家,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均已进入全省三甲,居皖北地区之首。
    与此同时,我市更编制实施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修订了创新型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制定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启动实施了“孔雀计划”,出台了市“3221”产业创新团队建设意见。
    “十二五”期间,加工制造业产值超2000亿元,培育5家百亿元企业,争取5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全部居皖北第一。一批50亿项目、百亿企业、千亿园区、千亿产业的版图将逐渐绘就。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优惠政策、省政府支持皖北加快发展的“真金白银”、高铁经济时代的来临……机遇叠加在这座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老工业城市,“皖北加工制造业中心”——— 蚌埠正在加速华美绽放。

麦积山 发表于 2012-9-20 12:23:09

{:soso_e142:}

绿茶酸枚汤 发表于 2012-9-20 12:24:37

那么多字看的头晕

蚌埠→小金 发表于 2012-9-20 12:54:35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信春哥 发表于 2012-9-20 12:55:46

:L:L:L

zcm66859 发表于 2012-9-20 13:51:18

怎么说呢

本色火焰 发表于 2012-9-20 13:54:55

{:soso_e141:}
一个字:好!
二个字:很好!
三个字:非常好!
四个字:很好很好!
五个字:非常特别好!
六个字:。。。。。。!

makkytoo 发表于 2012-9-20 13:58:57

生殖医院 发表于 2012-9-20 14:49:21

非常好

冬天里的雪 发表于 2012-9-20 15:04:06

{:soso_e179:}

wj778 发表于 2012-9-20 15:19:27

好!希望蚌埠继续努力!

henry2011vip 发表于 2012-9-20 15:35:01

支持大蚌埠崛起

边锋六十 发表于 2012-9-20 15:45:04

可能不要再吹了该?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蚌埠 老工业城市“蝶变”